1、取茶葉數片,用火點燃,真茶葉有馥郁芳香,用手指捏碎灰燼細聞,可聞到茶香;假茶葉有異味而無茶香。最好同時用正品茶葉和待辨茶葉火灼比較。
2、新茶葉呈嫩綠色,老茶葉呈深綠色,葉緣呈鋸齒狀,有16至32對齒,葉端呈凹形,其嫩梗呈扁圓形,葉背有白絨毛,外形條索緊細,細嫩茶葉含筋梗,色澤黃綠,干凈均勻,花干黃白色;假茶葉,無上述明顯特征,顏色枯滯,看水色,葉底顏色既無紅茶那樣紅亮,也無綠茶翠綠。
3、取待辨茶葉和真茶葉各一小撮,分別用開水沖泡兩次,開湯細看。每次泡10分鐘,等葉子充分泡開后,分別放在兩個白瓷清水盤中,仔細觀看葉形、葉脈、鋸齒等特征。真茶葉具有明顯網狀葉脈,主脈直接射頂端,側脈伸展至葉緣2/3的部位便向上方彎曲,呈弧形與上方支脈相聯合。葉背面有白茸毛,葉邊緣鋸齒顯著,基部鋸齒稀疏。假茶葉的葉脈不明顯,一般側脈直射邊緣,有的兩面都有白茸毛,葉邊鋸齒明顯,或鋸齒粗大。
掌握茶葉選購的方法,需要經一定的訓練。但是對于初學者,可以對照下列幾條,較簡單地選購茶葉。
一是茶葉的輕重,一般地說嫩度好的茶,品質較好,分量較重;
二是看茶葉是否均勻,包括色澤是否均勻、大小是否均勻,色澤不均、大小不均的茶是經摻和的;
三是看干燥程度,這關系到茶葉是否受潮變質和日后如何保存的問題。購買散裝茶時,可先用兩個手指研茶條,如能研成粉末的,說明茶較干燥;如不能研成粉末,只能研成細片狀,說明茶葉已吸濕受潮,這種茶葉質量,不宜購買。
四是茶葉的鷴度。俗話說:“酒越陳越好,茶越新越好”,故茶葉應買新鮮的。茶葉新陳的鑒別,已如前述,散裝茶也容易鑒別。如遇盒裝或密封包裝的小包裝茶葉時,要特別注意包裝上的日期,一般6個月以內品質為正常,超過1年以上的,往往容易變質,最好不買。
進一步,還可用沖泡、灼燒等方法來分辨。
茶葉的真假有兩層概念
一,是以非茶類植物的葉子冒充茶樹葉子。這是名副其實的假冒品
二,以次充好,以外地茶充當本地茶。這類似于偽劣商品
第一種情況,要了解茶的特性:茶葉葉緣有鋸齒,沖泡后有清香,或者是花果香,嚼茶葉會有苦澀味。干茶放在帶蓋的器皿上燒,蓋上會有白色結晶。
第二種情況就比較難差別了。這是個相對概念。要是你對茶沒什么接觸就不得而知了
比如人家黃金桂冒充鐵觀音,拿武夷肉桂冒充大紅袍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分辨真假的了。這是門技術
茶葉評審的五因子法: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
中國碧螺春發源地最大的茶廠
蘇州市吳中區西山碧螺春茶廠
詠萌牌洞庭山碧螺春茶
江蘇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
淘寶網搜“詠萌牌碧螺春”。
真茶與假茶,既有形態特征上的區別,更有生化特性上的差異。茶葉是由茶樹幼嫩芽葉經采摘、加工而成,有其獨特的功用。假茶,乃是用形似茶樹芽葉的其它植物的嫩葉,如柳樹葉、冬青樹葉、槭樹葉等,做成類似茶葉的樣子,再冒充真茶出售,它有害人的身體健康。 真茶與假茶,只要多加注意,是不難識別的。但有時把假茶原料和真茶原料一起拌和加工,就增加了識別的難度。 真茶與假茶,一般可用感官審評的方法進行鑒定。即運用視覺、味覺等器官,對茶葉固有的色、香、形、味特征,用看、聞、摸、嘗的方法,判斷茶葉的真假。 鑒別時,通常先用雙手捧起一把干茶,聞茶葉的氣味。凡具有茶葉固有的清香者,為真茶;凡帶有腥氣或其它異味者,為假茶。如果取少量茶葉用火灼烤,真茶與假茶的氣味更易識別。 其次,還可以從茶葉的顏色上來區別。抓一把茶葉放在白色的瓷盤上,攤開茶葉,細心觀察,若綠茶深綠、紅茶烏黑、烏龍茶烏綠,為真茶本色。若顏色雜亂而不協調,或與茶葉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嫌。 如果聞香觀色還難以判斷,那么,可取少量茶葉放入杯中,加入沸水沖泡,進行開湯審評,進一步從茶葉的色、香、形、味,特別是從展開的茶葉葉片上來進行識別。雖然茶樹葉片的大小、色澤、厚度各不相同,并因品種、季節、樹齡、產地條件和茶業技術措施不同而有差異;葉片的形狀、葉緣、葉尖也因茶樹品種而有不同,但某些形態特征,卻是各種茶葉所共有,而其它植物所不具備的,這是區別真茶與假茶的主要依據所在。
包裝還可以。中等
姓 名:
聯系電話:
留言備注:
發表評論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