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茶的起源地----云南,有“爺爺的茶,孫子賣”的俗語。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云南大葉種的鮮葉制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象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美容茶”“減肥茶”之聲譽?!〃D―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后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
普洱茶屬于黑茶,因產地舊屬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F在泛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后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酵,熟茶人工催熟?!霸疥愒较恪北还J為是普洱茶區別其他茶類的最大特點,“香陳九畹芳蘭氣,品盡千年普洱情?!逼斩枋恰翱扇肟诘墓哦?,不同于別的茶貴在新,普洱茶貴在“陳”往往會隨著時間逐漸升值。
普洱茶起源
普洱茶起源初探一、普洱茶茶區云南普洱茶茶區,有其歷史淵源,茶區面積是比較大的,這里介紹與討論的是四個較大的普洱茶茶區:西雙版納、思茅、臨滄與保山,當然,這里并無褒貶誰之意,且疏漏也再所難免。古“六大茶山”之于普洱茶,名冠世界,不用多解釋,但由于歷史的變遷,現在要準確定位某某山,確不是易事。其它的,我們應該知道更多的普洱茶區,它們是幕后英雄,產品名遍天下,自己似乎默默無聞。實際上,云南主要的幾大普洱茶茶區,西雙版納、思茅、臨滄、保山,都為云南普洱茶做出了重大貢獻。西雙版納茶區造就了早期的西雙版納私人茶莊,以及現代的猛海茶廠;思茅之普洱,古老的加工與集散地,與普洱茶的淵源自不必說,許多老茶人回憶,早期(1920-1940年代)私人茶莊花費頗多請思茅的揉茶技師一事,可見思茅當時加工技術之優良;加之制造貢茶的歷史,有人說“普洱不產茶”,似乎也是片面之語。很長的期間,普洱以加工技術及交易集市為核心,以普洱為中心的思茅地區,制茶業與種茶業都應該是成規模的。而歷史文獻說,運輸到普洱加工及交易的茶葉,“近者二日,遠者數月”;也說茶山距離是“周八百里”??梢?,普洱茶區也是巨大的。臨滄、保山茶區,古為永昌府,是云南用茶的鼻祖“蒙舍蠻”(唐代,云南南昭國時期的少數民族---蒙舍詔人)的起源與重要活動區域,可以說滇西茶區(現代的臨滄、保山茶區及德宏茶區)過去是古茶區,近現代則是下關茶廠(前期康藏茶廠)的主要原料供貨商,也可以說是云南緊壓茶的重要支柱之一。下面的論述摘自普洱茶未受炒作之年代,可見一斑:《制茶學》(主編:安徽農學院陳椽,1979年11月 第1版 )P 262,“一、云南緊壓茶”“云南是我國的古老的茶區,也是世界茶樹原產地。茶葉生產歷史悠久,質量極佳。歷史上以生產緊茶、餅茶、圓茶、方茶著名。普洱茶遠銷東南亞各國和日本、意大利、法國等,緊茶、餅茶、圓茶主銷西藏和本省藏族地區,年產量近10萬擔?!薄澳壳爸饕性诘嵛鞯拇罄戆鬃遄灾沃菹玛P茶廠加工,猛海、昆明茶廠也有部分生產,但下關茶廠產量最大,年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74%左右?!鄙鲜鲞@段摘錄,反映的是70年代云南緊壓茶的一個片斷?,F在,西雙版納、思茅、臨滄等地,都發現千年以上的野生古茶樹群落,樹齡最長的有兩千多年,特別是思茅瀾滄的千年野生古茶樹群落與臨滄地區的千年野生古茶樹群落最具代表意義。因而,從植物學的角度來看,認為西雙版納或是思茅是普洱茶的唯一原產地,都是十分片面的??梢钥隙ǖ卣f,這四大茶區(或更廣泛一點的相臨周邊區域)都是普洱茶的原產地。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普洱茶是云南民族傳統工藝茶,從云南民族文化歷史來看,四大茶區的少數民族的遷移融合及交流,也才造就了神奇的普洱茶??傊?,筆者認為,云南南路茶區(西雙版納、思茅茶區)與西路茶區(臨滄、保山及德宏茶區,以及大理南澗等地茶區),都屬古老茶區,沒必要厚此薄彼,更不能像以前有的信息,誤導消費者,炒作某一很小的區域,打壓其它區域。實際上,四大茶區的茶箐、地理環境與民族加工工藝各具特色,才構成了的燦爛的普洱茶文化。普洱茶是云南少數民族傳統工藝的結晶,后面筆者要談到的傳統工藝與自然發酵可以證實這一點。二、普洱團餅茶的歷史脈絡普洱茶名稱的出現在明朝,明代謝肇制的《滇略》卷三中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團之”。說明,明朝期間云南緊壓茶是鼎盛的。然而,普洱茶歷史上的開篇文章在唐代樊綽的《蠻書》中,其卷三云:“茶出銀生成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唐朝時期,南昭國是云南的地方政權,蒙舍蠻是南昭國的主要力量,受唐王朝扶植,它們間的交往是密切的,蒙舍蠻的這種飲茶方式,在唐朝也是普及的,甚至成了大唐市民們的習俗,雖然陸羽覺得不屑一顧,但是其《茶經》里卻作了重要記載。云南利用茶葉的歷史早于唐代,在三國的《七誨》里提到了“南中茶子”,南中相當于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貴州兩省。而要說到云南茶葉的重要發展,或者說普洱茶的成型,我認為是盛唐漢文化與南詔少數民族文化交融的結果,至于說更早的關于古滇國用茶的歷史還有待考證?,F在學術界,一般認為中國最早用茶是在巴蜀,特別是巴,三國《廣雅》就載有荊巴間采茶作餅的史料。古滇國、南詔與巴蜀的交往與爭戰,對云南茶葉的發展也有著重要作用。陸羽《茶經》里沒有直接記載云南茶區,應該是與當時南詔國是地方自治政權有關,而且南詔初期,云南之地是少數民族部落割據的,后來南詔與唐朝的關系,也是時而和平共處,時而爭戰不斷?!缎U書》記載“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說明當時云南少數民族制茶用的是初級的曬青茶工藝,采摘不講究,制造也就是最簡單的日曬,在樊綽(出史南詔的唐朝使者)看來,這也是與唐朝餅茶的制茶工藝(蒸青制茶)相比而言的。在云南民間走訪,許多少數民族不知道什么是普洱茶,說曬青茶,他們卻十分熟悉,并稱之為“老黑茶”,是他們“原生與本土”的重要飲料,以及重要的經濟來源??梢哉f,一千多年以來,積淀、傳承與發揚的曬青茶工藝是普洱茶的基礎。而曬青茶古老的品飲方式,目前在云南少數民族中仍有流傳,如佤族、拉祜族的烤茶、土鍋茶,白族的“三道茶”,納西族德“龍虎斗茶”等。筆者認為,南詔時由于地理與人文環境,少數民族粗陋的曬青茶工藝,交通運輸不便等諸多因素影響,蒙舍蠻作為南詔政治中心的王族,他們在獲得團餅茶的知識后,結合對外交流的需求,推動了他們采用初制曬青毛茶,“蒸而團之”制造緊壓茶的歷史。唐朝時,散茶加姜桂混合烹飲的方式是一種大眾習俗,而團餅茶的品飲則被認為是一種進步與時尚,蒙舍蠻會模仿這些時尚,制造餅茶,但由于茶山山高路遠,加工運輸困難,因而形成了“曬青餅茶”的加工方式,而不是唐朝的蒸青餅茶。蒙氏的南詔國,在統一洱海地區后,在洱海之濱建太和城,設上下兩關,上關為龍頭關(即現在的大理古城),下關為龍尾關(也稱龍尾城,即現在的下關城)。蒙氏開創了“曬青餅茶”,古永昌地區、洱海地區也就成為了重要的產茶與制茶基地,也為下關打下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蘊。后來,南詔勢力擴充到銀生節度,云南的四大茶區也就初步成型了。蒙氏帝王傳了十三世,共二百五十年,而后被鄭氏、趙氏及楊氏篡位。接著南詔的通海(現玉溪地區通??h)節度使段思平,在滇東南三十七蠻部的支持下,討伐楊氏成功,開創了段氏大理國時代,段氏仍然以大理為國都。據《道光云南志鈔》載:大理國傳了幾代后,宋興,宋太祖干德三年,王全斌平蜀,欲取滇獻之,宋太祖鑒于唐南詔之禍,覺得“南蠻”不易統治,才有了宋揮玉斧的典故(宋太祖以玉斧畫大渡河曰:“此外非吾有也”),由此,段氏得以久居云南,中國竟以外域視之,不知所謂大理國矣。因而大理國就成了南詔國的延續,蒙氏的“曬青餅茶”加工方法自然得以傳承。到了元朝,元世祖平云南后,元朝派王族到云南執政,少數民族也被迫遷移,有的到了更邊遠所謂充滿瘴氣的邊疆,蒙氏加工方法與習俗則在云南的少數民族中流傳。在明代,明王朝大力援助云南,云南經濟獲得長足發展,云南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的有了廣泛的交流,蒙氏“曬青緊壓茶”在云南得到大普及。明朝謝肇制的《滇略》才有了“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團之”的記載。由于云南地處西南邊地,交通不便,消費習俗轉換也沒有中原地區快,明朱元璋下詔廢除團餅茶興散茶,并未影響云南的緊壓茶,因而,云南緊壓茶得以保留。明朝以后,人們對普洱茶養生保健效果的逐步認識,名著《紅樓夢》中就有了記述的普洱茶消食保健的功效,甚至,燜一罐普洱茶成為一種時尚;而科技著作《物理小識》、《本草綱目拾遺》等也有了相關記述。這樣,普洱茶不僅沒有隨其它團餅茶衰落,反而在清朝得以發展,甚至成為了貢茶。以上就是普洱茶(團餅茶)繼承唐朝餅茶歷史,而在明清兩代得以發展的歷史脈絡。三、盛唐、南詔與普洱茶很多普洱茶史的研究者在提到《蠻書》時,只注意到了“茶出銀生城界諸山”,他們只注意到了地域概念----什么地方產茶。而忽視了其它四個重要的環節:加工工藝品飲習俗民族:蒙舍蠻歷史背景:盛唐與南昭國通過對這些方面的研究,我們會獲得許多有趣的結論。關于蒙舍蠻秦漢以來,云南為益州郡,而益州包含滇與巴蜀之地,益州郡為益州的一部分。據《滇考》載,“漢武帝平滇,初置益州郡,益州刺史治成都,兼理滇、蜀。至三國,諸葛亮南征,破孟獲平南中,改益州郡為建寧,以別于益州之名。諸葛亮班師,立南征碑紀念其功績,立鐵柱鎮諸蠻,后分設建寧、興古、永昌、云南四郡, “永昌”即現在的保山、臨滄地區及德宏州?!霸颇稀睘楝F在的大理地區。 永昌以其悠久的哀牢文化孕育了蒙舍詔?!霸t”者王也,據《云南志》載,蒙舍詔自言源于永昌沙壹,而永昌的哀牢人有北遷至巍山者,久而久之,與原居此地的昆明人融合始稱為“蒙舍蠻”。巍山也成為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南詔發源之圣地。南詔初期,滇西有六詔,蒙舍詔在其它五詔之南,所以稱為南詔。 唐王朝為了遏制吐蕃勢力,采取了扶持地方勢力的策略,永昌與吐蕃最為接近,蒙舍詔自然就獲得了青睞與大力扶持。經過一系列的征戰與兼并,在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詔統一洱海為中心的滇西地區,唐冊封皮羅格為云南王,天寶七載,閻羅鳳冊襲云南王。隨后,閻羅鳳奉唐朝之命,兼并滇池區,統一云南。貞元十年,唐置云南安撫使司,并冊封異牟尋為云南安撫使司的土長-----南詔王,至此南詔稱雄于中國西南邊疆。關于銀生城界諸山與云南古茶區《蠻書》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而后來的《普洱府志》又云: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茶,以自唐時。這劃定了普洱茶大致的產地范圍。據《蠻書》的歷史背景,銀生為南昭國的八大行政區之一銀生節度,也稱開南節度,銀生城為現在的思茅地區景東縣,開南城則位于現在的景東縣文井鄉開南村,銀生節度轄區為:西雙版納、思茅,另外還有臨滄的部分地區。 南昭政權的行政轄區:十賧區(貞元十年前后為六賧)為南昭的直轄區(洱海地區);永昌節度(保山、臨滄地區及德宏州);銀生節度亦稱開南節度(銀生城為思茅景東縣,銀生節度含思茅、西雙版納諸地,以及臨滄的部分地區);弄棟節度(今楚雄、姚安等地區),其下有會川都督(會理至大渡河一帶);寧北節度,后改劍川節度(包括洱源、劍川、鶴慶、蘭坪等地);麗水節度(伊洛瓦底江上游兩岸);鐵橋節度(迪慶、麗江地區及鹽邊諸地);拓東節度(昆明、曲靖、昭通),其下轄通海都督(紅河、文山)。 關于“西蕃之用普茶,以自唐時”,說明云南與藏族地區的普洱茶貿易,始于唐朝云南地方政權的南昭國時期。而此時期的八大行政區中,十賧區(洱海地區,今大理下關地區)為直屬區;鐵橋節度為今迪慶、麗江地區及鹽邊諸地,鐵橋節度的主要民族為么些、西蕃。通過十賧區、鐵橋節度的普洱茶貿易之路,也就是著名的“大理、麗江、迪慶、西藏”茶馬古道之一,目前為大家所周知。 南詔在統一洱海區與滇池地區后,與唐朝的交往,即通過拓東節度(玉溪、昆明、曲靖、昭通)的滇、川、藏及滇、川、長安的古道,是另外一條重要的茶馬古道。 由于蒙舍詔從永昌到巍山,再到洱海,建立以大理為都的南詔國,加之,后來段氏大理國的傳承,銀生節度、永昌節度以及巍山地區,自然都成了云南產茶與制茶的重要區域。從臨滄地區發現眾多的野生古茶樹群落,甚至在離南詔發源地----巍山不遠的南澗縣保華擁正鄉都發現了野生大茶樹群落,可以說明這一點。 總之,南詔以來的云南古茶區,包含了西雙版納、思茅、臨滄、保山、德宏及大理的部分地區,這些地區現在也都是普洱茶的重要產區,只是清朝置普洱府轄西雙版納、思茅以來,這兩地的名氣稍大而已。云南曬青毛茶的誕生《蠻書》記載“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說明當時云南少數民族制茶用的是曬青茶工藝,且是散茶形態。那云南曬青工藝是如何誕生的呢?據朱自振先生《茶史初探》一書解析,曬青工藝來源于云南少數民族的原始的燒茶與曬茶加工方法。 原古的茶葉加工,首先可能來自茶葉的直接曬干,利于存儲,而且曬干是原始生活中最普遍和最經常的實踐。另外,人們在經常飲用中發現和為了克服茶樹鮮葉的青苦氣味,產生了對茶葉的簡單加工,燒茶就是最簡單的一種。燒茶遺俗現在云南的傣族、佤族中間還有流傳。傣族、佤族所謂的燒茶,也即把茶樹上采摘的一芽五六葉的新梢,先放在火上燒烤到葉色焦黃,然后再投入到壺中煎飲。燒茶也就是殺青工藝的原形。燒茶所用器具,從最先的石器、陶器到鐵器,云南少數民族中都有采用。 “燒茶”的傳承,最原始的,目前云南還有佤族的鐵板烤茶,傣族、基諾族的竹筒烤茶等。佤族鐵板烤茶用的是鐵板為“燒茶”容器,用茶樹鮮葉在鐵板上烤制到焦黃,然后再煮飲;而竹筒烤茶則是就地取材,用鮮竹筒作為“燒茶”容器,將茶樹鮮葉塞進竹筒,封住筒口,然后扔到火塘中,待烤制到竹筒焦黃為止,破開竹筒,取出茶葉煎飲。 把燒茶與曬茶這兩種原始加工方法結合起來,即將鮮葉先放在火上略烤一下,然后再把它攤曬至干,就正式形成了曬青茶的制造工藝。這就是云南曬青茶的來歷。 “燒茶”的習俗,后來在云南少數民族中發展成了烤茶的傳統。為了方便與實用,不再用茶樹鮮葉,而是用加工好的曬青茶作為烤茶原料,這也就由“燒茶”的簡單加工方法,發展到了云南烤茶的存貯加工方法。在蒙舍蠻統治的中心地區---洱海地區,烤茶習俗更為普遍,大理白族的“三道茶”也由此而來。隨著南詔與大理國的傳承,烤茶成了云南很多民族與地區的傳統。傣族、基諾族的用鮮茶樹葉的竹筒烤茶,也發展成了用曬青茶加工的云南竹筒茶產品。蒙舍蠻的品飲習俗《蠻書》記載“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這種飲茶方式,在唐朝及之前也是一種大眾習俗。而餅茶的制造與品飲,則是陸羽認為更高階或高級的方式。經陸羽總結、提高后,團餅茶在唐宋得到了大發展。 《茶經》六之飲曰:“或用蔥、姜、棗、桔皮、茱荑、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陸羽認為,茶與姜桂和烹,這樣的茶水就像倒入下水道的廢水,但是,市民已經習慣喝這樣的茶了。另外,陸羽之前,晉人劉琨在給其刺南兗州侄子的信中曾寫道:“前得安州干茶二斤,姜一斤,桂一斤,皆所需也”,《茶史初探》的作者朱自振先生認為,干茶即是散茶,由此看來,茶與姜桂和煮而飲之的喝茶方式,晉朝就已經流行。從晉朝到唐朝,這種習俗流行了幾個朝代。 總之,蒙舍蠻的品飲習俗,與上述中原漢文化的大眾習俗是一致的。為南詔誕生團餅茶打下了基礎。云南團餅茶的誕生從歷史來看,有了盛唐之世,才有了絢麗多彩的南詔文化。南詔吸收盛唐文化,并使之地方化,民族化,推動了云南餅茶的誕生。 大唐與南詔有和親的歷史,而蒙舍詔王族弟子經常到長安朝貢,不斷頻繁接觸盛唐文化,甚至直接接受盛唐文化的教育,并將所學的東西不斷轉換為南詔的制度與文化。 結合茶文化的角度來看,從“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到陸羽認為比較時尚的餅茶的品飲,因該說都是蒙舍蠻所為。蒙舍蠻造通過學習大唐的團餅茶技術,追隨大唐時尚,開創了云南的團餅茶的先河。 另外南詔國是地方政權,與大唐的關系,也是分分合合,頗為曲折,歷史上就有南詔叛亂等諸多史實。兩次天寶年間洱海戰爭,就有十幾萬內地漢族士卒流落南詔。另外,太和三年(829年)南詔從成都擄掠而回的“子女百工數萬人”(女人與技工),也基本融入到了蒙舍蠻中。上述這些士卒與技工中,肯定不乏飲茶人與制茶人,他們也可謂是云南團餅茶制造、品飲的先驅之一。 所以,蒙舍蠻活動的洱海中心地區、永昌節度(保山、臨滄地區及德宏州)、以及銀生節度(思茅、版納),都是古普洱茶的原產地。參考資料:
普洱茶的由來普洱茶原產于云南省,生產歷史悠久,南宋李石《續博物志》記載,西藩用普茶已自唐朝。清代普洱府即現代普洱縣周圍所產茶葉運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再運銷,蒙、康、藏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 普洱茶是用優良云南大葉種,采其鮮葉殺青后揉捻、曬乾的曬青茶為原料,經漚堆的特殊加工制成,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滋味醇厚回甘,并具獨特陳香。普洱茶,被認為是一種具有保健功效的飲料。經醫學臨床實驗證明,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減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種功效。游牧民族主食肉類,俗諺“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可見普洱茶對降低血脂自古即有明證。普洱茶為黑茶類之代表。 普洱茶是云南歷史名茶,也是中國名茶。云南普洱茶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到唐代已成為主要商品;明代“士庶所用皆普茶”,少數民族“不可一日無”;清代入貢朝廷,聲名崛起,遐邇聞名,成為華茶名品。普洱茶原產于云南瀾滄江流域的思茅、版納、臨滄等地,集散于思、普一帶,聞名于普洱。 普洱茶有“傳統普洱”和“現代普洱”兩大類。傳統普洱茶是以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直接蒸壓而成,古代大多為團、餅、磚、沱等,以便于儲存、保質和運輸。云南曬青新茶因茶性強烈性微寒,當年生飲有傷脾胃,所以,云南民間大多習慣烤飲(烤茶)或經數月甚至隔年存放(當地俗稱“發汗”)后飲用。在云南的老茶區,飲陳茶、飲隔年茶的習俗已延續數百年,迄今仍較為常見。過去,云南曬青茶因運輸不便,在本土存留時間較長,茶葉經歷了自然“后熟”變化,形成了獨特的“陳質”。它得到了廣大飲茶者尤其是港臺飲者的喜愛和認同,并使其發揚。 因曬青茶的自然后熟的時間較漫長,時間成本較高,于是從50年代到1973年,云南部分主產廠家進行多年的探索,這一時期推出了許多風格各異的“普洱茶”。直到1973年人工發酵普洱茶的生產工藝才基本定型。它是通過對曬青茶葉進行人工后熟處理,使茶葉短期“熟化”、品質具有陳茶的某些特征?,F代普洱茶也稱“熟普”(用曬青直接壓制的普洱茶也稱“生普”),有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散茶外形條索肥壯,色澤褐紅(俗稱“豬肝色”),湯色紅濃,滋味醇和甘甜,耐沖泡。緊壓茶用“熟普”壓制而成?,F代普洱茶現今已成大宗商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和不可替代性。普洱茶無論是“生普”還是“熟普”,都具有越陳品質越佳的特點,二者茶性各具特色。品質較好的陳“生普”,香高醇厚回甘有活力,喉韻悠長;陳“熟普”香濃醇甜,溫和柔美,長飲不疲。二者香型有別,均為普洱佳茗。普洱茶還有獨特的保健作用,有降脂、降糖、消食、和胃、健脾等功效,贏得了“降脂佳品”、“美容茶”、“益壽茶”等美譽。普洱茶因具有長期收藏品飲價值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而深受國內外許多“飲者”所喜愛。藏普洱、品普洱漸成時尚;成為一種獨特的“普洱文化”。云南普洱茶既是飲品也是文化商品,它是華茶大觀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云南普洱茶的傳統品種有云南七子餅、云南沱茶、普洱沱茶、云南普洱磚茶、云南普洱散茶、內外銷緊茶、云南普洱方茶、竹筒香茶。普洱茶新品有普洱小沱茶、宮廷普洱、陳香牌普洱等等。在這些茶品中有“生普”,也有“熟普”,花色達近百種。 云南普洱茶具有特殊的“陳質”,以陳為貴。普洱茶的品質因制作技術(選料、工藝、儲存條件)和陳化期不同,表現各異,茶質有新陳、好差之別。同是陳茶,因儲存條件、儲存環境不同,茶葉的陳質也不同。儲藏不當,甚至毀茶。同時,云南本地出產的普洱茶具有較強產地特質,與省外、國外出產的同名茶品質風格也有不同;與中國黑茶大類中的其他黑茶也具有顯著的差異。因此,消費者在選購云南普洱茶時要有一定專業知識,加深對云南普洱茶個性的了解,做到會品云南普洱茶,了解云南普洱茶的真性;會鑒別普洱茶的陳新、好壞和真偽。尤其在目前老茶鳳毛麟角、奇貨可居,仿冒充斥市場的環境下,消費者更要淡化“茶齡”意識,強化茶質意識,注重口感,真正作到買普洱茶要買好喝的茶。